【双向奔赴】你不放弃,我也努力,一起为生而战!
于医者而言,
最可贵的莫过于得到患者的信任与肯定;
于患者而言,
最可贵的莫过于遇到医德高尚、认真负责的医者;
于医患而言,
最可贵的感情莫过于“双向奔赴”。
你别放弃
我也努力
ICU内
一场医患间的双向奔赴
感人至深
这是一场互相信任的双向奔赴
王老先生今年已80岁高龄,因反复肺部感染多日,出现了急性呼吸衰竭的表现,面罩吸氧时指脉氧也不到80%,紧急转入ICU救治,刚入ICU时,王老先生呼吸急促,全身大汗,血氧饱和度只有76%(正常人血氧饱和度应该>95%)。为了尽快提升王老先生的氧合指数,挽救性命,科主任王宝紧急召集科室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商讨并制定了一套最佳救治方案,采取清醒俯卧位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抗炎、抗肺纤维化、脏器功能保护等系列措施。
这是一段互相支持的双向奔赴



胸部CT肺部(治疗前)
胸部CT肺部(治疗后)
这是一份相濡以沫的双向奔赴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立于2017年,科室拥有一支高素质人才梯队,科室人员均经受过严格的危重症监护救治医学培训。
科室共设置床位27张,拥有一流环境和设备,每张床位均配置多功能吊塔、多参数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负压管道、中央监护,配有各种新型的多功能呼吸机(如PB-840、MAQUET、迈瑞系列等)、多功能除颤监护仪、床旁血液净化设备、亚低温治疗仪、血流动力监测设备、纤维支气管镜、震动排痰仪、空气压力治疗仪、床旁超声等高端精密的监测与治疗仪器设备,目前是贾汪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ICU。
科室危重病症的救治能力和水平在贾汪及周边地区属于先列,年收治危重症病人800余人次。每周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定期会诊指导,各级医师均熟练掌握各种重症抢救技术。
重症医学科作为加强护理病房,它是为危重病人提供特别护理及治疗的科室。医护人员从医疗、生活、护理各个方面为病人提供全面照护,包括诊断、治疗、衣、食、住、行等。因此,家属无须参与照顾护理,这样既减少交叉感染,又减轻家属负担。
重症医学科每位医护人员牢记“做最安全的科室,做最有温度的医护”的服务宗旨,运用先进医疗设备,与各学科紧密协作,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细致负责的护理服务,迎接各种危重症救治的挑战,为危重症患者早日康复而不懈努力。
开展技术
检测技术: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重症超声、乳酸检测、呼末二氧化碳等。
生命支持技术:
呼吸机辅助呼吸(包括无创辅助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气管插管或切开接有创通气)、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等。其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一种特殊的血液净化治疗,采用每天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的一种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为多脏器功能损伤和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救治提供重要的支撑。CRRT治疗使用的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具有出血风险低、治疗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特色。目前,贾汪区人民医院CRRT技术已成功开展近百例,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酸碱和电解质紊乱、药物或毒物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挤压综合征、脓毒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热射病、急慢性心衰等危重症患者进行了成功的救治。
其他综合技术:
包括亚低温冬眠治疗、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经皮气管切开术、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术、血流动力学监测、俯卧位通气、经鼻空肠管置入、镇静镇痛、腹内压监测、氧代谢监测、呼吸力学监测等。
学科带头人
王宝 重症医学科(ICU)主任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在读研究生,齐鲁医药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会员,徐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2007年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临床急危重病临床诊疗工作10余年,曾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对脓毒症休克、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中毒、老年危重疾病及围手术期危重病人的救治有丰富经验。发表国家级论文多篇,参与徐州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2020年作为江苏第七批援鄂队员,随徐州医疗队支援武汉市第一医院。先后获得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嘉奖,“徐州市十大医德标兵”“徐州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