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重症破伤风治疗取得重大突破
最近,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成功治愈一例重症破伤风感染患者,标志着该院重症破伤风治疗取得重大突破。
据了解,今年75岁的孙大爷,前不久在农田干活时右足不慎被玻璃扎伤,因为出血疼痛,孙大爷在家自行简单的消毒包扎,未予重视,扎伤20天后,孙大爷开始出现饮水呛咳,吐词不清,张口困难并逐渐加重,伴随吞咽困难,呼吸费力,坚持了4天,孙大爷急忙来院就诊,经详细的全身检查后,急诊医师考虑破伤风病,经普外一科副主任医师王建军及相关医师会诊后,认为患者有外伤史未正规处理,结合患者张口困难,颈项强直、肢体肌张力明显升高,有典型临床症状,确诊为破伤风感染。
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立即予心电监护、吸氧、留置胃管、导尿、补液营养支持、清创引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感染、镇静镇痛等紧急处理。
患者病情严重,当日便下达病危通知。为了确保诊治科学、合理、无误,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王建军当日立即向科室主任李政汇报病情,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并且救治成功率极低,科室组织讨论后向院领导汇报申请多学科会诊,院领导高度重视,紧急调集普外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进行多学科会诊,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患者情况制定合适治疗方案,实施联合诊治。
入院次日,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立即联系耳鼻喉科,急诊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因患者肌肉紧张,呼吸机一上就是20多天,呼吸道并发症接踵而至,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真菌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等,而这仅是呼吸道的并发症。紧接着患者出现消化道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房颤。险象环生,还面临着肠梗阻,营养障碍,患者还有血栓形成等风险,任何一个并发症均可危及患者生命。每一次险情的发生,都是对医生的严峻考验,面对患者焦急的心情,普外一科科主任李政,副主任医师王建军、庞天龙,住院医师王蒙为首的医疗团队及时耐心沟通,时刻关注病情变化,一直守护着患者,经过近44个日夜的全力施救,终于成功地把孙大爷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破伤风疾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早期不易发现,患者不引起重视,后期发作急、重,死亡率极高。此次病例是贾汪区人民医院成功治愈重症破伤风患者的首例,凸显出医院多学科协作在疑难危重病例抢救中的巨大优势,是贾汪区人民医院在危急重症救治领域技术提高的又一个“里程碑”。
破伤风小知识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较高。
感染破伤风杆菌5~10日后,即可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等症状,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声、光、震动等均可诱发阵发性痉挛。
病情严重者,会引起呼吸麻痹导致死亡。破伤风预防首先强调规范的伤口处理,同时实行人工免疫。
什么情况需要打破伤风针
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的简单判断标准是:伤口的深度和导致伤口是什么物体。
当伤口深到需要缝针,或是受到一些比较严重的外伤时,如钉子、木头、刺等尖锐物质的刺伤、扎伤,导致出血,这样的伤口又深又细,正是破伤风杆菌的温床。
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破伤风更易于发生。
可见,浅表创口通常不会出现破伤风感染。单纯表面擦伤,经过及时清创处理后,就没有必要再打破伤风针进行预防了;若伤口较深,污染较严重,发生破伤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时就要打破伤风针了。
打破伤风要避免误区
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在2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