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王艳斌:领跑消化内镜“3E”新技术的学科带头人

发布时间:2021-12-12 浏览量:2358

王艳斌,农工民主党党员,副主任医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徐州医科大学内科学讲师和安徽理工大学兼职副教授。海峡两岸医药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道早癌学组委员,徐州市消化病学和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肿瘤个体化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徐州市医学会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委员。

今年39岁的王艳斌已有诸多专业头衔,除此之外,在他身上,还有更多“亮眼”的成绩单:他是国内第一批消化内镜学专业研究生;是徐州市最年轻的“3E”技术掌握者;是带领科室开创新局面的学科带头人;是有十余年教龄的传道者;是无数患者心中的仁医……
爱之所选 国内第一批消化内镜学专业研究生

王艳斌出身农苦家庭,深知看病的困难和生活的不易。医者,医病医心医身。学生时代的他便坚定了从医的初心。2006年,王艳斌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踏入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白求恩医科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批消化内镜学专业研究生,师从国内著名内镜专家徐红教授,所学专业为内镜介入治疗。2009年,王艳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一日入白医,终身无所惧!无论我身在何处,心归何方,白求恩精神永驻我心中!”王艳斌为自己写下了毕业宣言,毕业后的他始终传承和发扬着白求恩精神,走在救死扶伤的医学道路上……
 精于此道  全市最年轻的“3E”技术掌握者

“3E”技术(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US超声内镜、ESD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不用开刀,也无需在腹部打洞,只需经过人体天然的生理通道进行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微创内镜高端介入技术,目前已经成为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为了尽快将这些先进技术变为手中“利器”,王艳斌于2011 年 4至8 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参加第 28 期“ERCP 手把手”培训班;2013年。在南京鼓楼医院参加“ERCP手把手高训班”;2015年,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参加第18期“ERCP高级培训班”,经过自身的勤奋学习,王艳斌已熟练掌握了 ERCP 技术。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名专家可独立完成ERCP手术,王艳斌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2016 年 8 月至2017 年 1 月,王艳斌再次前往上海长海医院,参加了第 44 期“EUS 和 ESD”手把手培训班,跟随施新岗教授学习 ESD 及其衍生技术,跟随王凯旋教授学习超声内镜(EUS)及其介入治疗技术,在两位教授无私地传授下,他顺利掌握了 ESD 和 EUS两项技术,可以独立完成相应操作。至此,王艳斌实现了消化内镜高端“3E手术”的全覆盖掌握,学成后已完成“3E”治疗500余例。
担当有为   开创新局面的学科带头人
“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新挑战!”
2021年10月18日,王艳斌正式入职贾汪区人民医院,担任消化内科主任一职,这是入职当天王艳斌为自己写下的就职宣言。面对全新的环境,王艳斌深感责任与挑战并存。他时刻把科室发展、业务管理和服务质量放在心上。为尽快熟悉科室情况,交班、查房、坐诊、手术……王艳斌以身作则,事无巨细。

作为学科带头人,王艳斌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急危重的诊治,在处理消化道大出血、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是一把好手;对腹痛待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疑难疾病的系统分析和诊治让同事们刮目相看,尤其对胆胰疾病的规范诊治和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有独特的见解。

在科室业务开展上,王艳斌将“3E”技术全面应用到临床诊治中,使贾汪区人民医院成为全市率先开展“3E”技术的县区综合医院 。但他仍不断追求,带领科室团队不断探索其他内镜技术,努力开展内痔硬化剂及套扎术、消化道狭窄支架置入术、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止血术等三四级手术,推动科室迈向新高度。
领军科教  从教十余载的传道者

在注重临床工作的同时,王艳斌不断推进科研和教学工作。2012 年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筛查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研究》顺利通过专家组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2020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EUS-FNA与EUS-FNB在胰腺实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正在顺利进行中。

王艳斌在科研领域硕果频结,发表科技论文6篇,参编《消化道微创外科手术学》专著一部。先后荣获2017年、2019年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资源,青年医生更是医院的未来和希望,我愿意尽我所能地将我所学传授给他们。“王艳斌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0年,王艳斌取得内科学教师资格证,先后被聘为徐州医科大学内科学讲师和安徽理工大学兼职副教授。11年间,无论是学校里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医院内的规培生、进修生或者年轻医生,无论是 在课堂授课还是在临床教学查房、内镜手术中,王艳斌毫无保留,将消化内镜知识与技术倾囊相授。
 仁心仁术 无数患者心中的仁医

王艳斌主任不仅爱岗敬业、技术精湛,仁心仁术的他在院内外更是有口皆碑。

2018年11月,11岁的女孩童童(化名)胆管结石引发高烧腹痛、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019年9月,百岁老人刘老太胆管结石引发梗阻性黄疸,均在王艳斌采用的ERCP微创技术下顺利转危为安,抢救事迹被《都市晨报》和《彭城晚报》等媒体广泛报道,这样的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今年10月18日,医院急诊抢救室接诊一名55岁男性患者。患者在入院昏迷不醒,呼之不应,小便失禁,伴有四肢抽搐和双眼凝视,生命垂危……。

经会诊查问,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应入住ICU进行全方位治疗,但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低保人员,无法承担ICU医疗费用。经过进一步了解,患者曾多次来院就诊并在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对消化内科极为信任。经与患者家属反复沟通和谈话,在医务处刘磊主任的协调下,王艳斌义无反顾地将此危重患者收入消化内科。

这个危重患者收入,也是王艳斌任职消化内科主任的第一天。面对病情如此复杂危重又家境特殊的患者,他没有任何推脱。王艳斌说:“生命至上不仅是价值追求更是实际行动,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不让任何一个患者因家庭困难而放弃生命的救治,这也是作为医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在入消化内科医疗、护理团队的精心诊疗下,该患者第二天就转醒,对答如流,生命体征平稳,血糖控制稳定,大小便恢复正常,进一步完善了头颅CT和头颅MRI,均未见新发的脑血管意外,并于一周后顺利出院。

现实与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如今,王艳斌正带领着他的科室团队不断地创新与开拓,开启着贾汪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