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科普丨秋季献血小知识

发布时间:2025-10-20 浏览量:83
秋季气候凉爽,人体状态相对稳定,是适合献血的季节,以下从秋季献血前、中、后关键注意事项及常见误区展开科普:
01、秋季献血注意事项

1.应对“秋凉”防感冒:献血前后穿好薄外套,避免献血后直接吹冷风或喝冰饮,降低受凉感冒风险。

2.饮食避开“秋补”油腻:献血前1天别吃羊肉、火锅等温补油腻食物,当天早餐选粥、面包、蔬菜,减少献血时肠胃不适。

3.缓解“秋燥”巧补水:献血前1小时喝150毫升左右温水,献血后少量多次续饮,别用浓茶、咖啡代替,避免加重身体干燥感。

4.避开“秋乏”保状态:献血前1晚别熬夜(秋季建议23点前睡),保证8小时睡眠,防止因疲劳让献血后乏力感更明显。

5.针眼护理防干燥感染:秋季皮肤易干,献血后24小时内别抓挠针眼,也别涂润肤霜,避免干燥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6.献血后运动“慢半拍”:当天别去爬山、骑行等秋季户外活动,可散步10分钟,次日再逐渐恢复正常运动。

02、常见误区

1.献血会导致“贫血”或“伤元气”

真相:健康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5%-10%,身体会在数小时内通过骨髓造血补充,不会导致贫血,反而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对健康成年人无不良影响。

2.秋季天气凉,献血后容易生病

真相:只要献血后做好保暖、避免立即受凉,且自身无基础疾病,不会因献血增加患病风险。

3.秋季献血会让人畏寒

真相:人类作为恒温动物,体温基本保持在36.5-37.2摄氏度之间,血液并不产生热量,保持适宜的室温,穿着保暖,才是抵御寒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