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之星】超声医学科主任李恩敏:以超声为刃 在探头下“解码”生命

发布时间:2025-10-15 浏览量:620

李恩敏,1973年生,中共党员,贾汪区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作为一名党员,她手持探头三十余载,践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精准的诊断为临床搭建“透视眼”,以温暖的关怀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镌刻在每一次检查、每一份报告里。

01、精“艺”求精  以技术筑牢诊断防线

“医无止境”是李恩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三十余年从医路的真实写照。刚踏入超声影像领域时,她便深知“精准诊断是临床治疗的第一道关卡”,从此将“练硬基本功”作为毕生追求。工作间隙,她抱着专业书籍反复钻研;遇到疑难病例,她主动向老前辈请教、与同行探讨;为紧跟医学前沿,她先后奔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将先进的超声诊断技术“引进来”。

这份对技术的执着,李恩敏填补了贾汪区超声影像领域多项技术空白:2012年率先开展高危新生儿颅脑超声常规检查,2018年又攻克新生儿肺部超声技术……她在《现代医用影像学》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将临床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更用严谨的诊断为患者守住健康底线。

2021年,一名甲状腺结节患者因体检发现4B类结节,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后面临手术与终身服药的建议,抱着复查的想法找到李恩敏。她手持探头一寸寸细致扫查,结合多年积累的诊断经验,最终判定为“良性甲状腺炎”,仅需药物控制即可。为让患者安心,她耐心解释影像特征,鼓励患者进一步复核。当上海专家的诊断结果与她完全一致时,患者握着报告热泪盈眶。从此,不少患者和临床医生更加认可她的诊断严谨性。

02、薪火相传  以担当建强专业团队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科室主任,李恩敏从未止步于个人技术提升,而是将“带强团队”作为核心责任。她创新提出“两条腿走路”的人才培养策略:一方面积极向医院申请,引进介入超声、心脏超声等急需人才;另一方面牵头建立“传帮带”机制,亲自为新人授课,手把手指导操作,帮青年医师找准发展方向。

青年医师王臣曾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李恩敏发现他在介入超声领域的潜力后,主动推荐他前往徐州市中心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修。2017年,王臣学成归来,率先在贾汪区开展穿刺活检、置管引流等介入超声技术,如今已成长为科室骨干医师。

在她的带领下,超声医学科实现了从“单一腹部检查”到“全领域覆盖”的蜕变:心脏、妇产、血管、浅表器官、盆底超声等项目相继开展,新生儿颅脑与肺部超声技术成熟,为区域内患儿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今的超声医学科,已成为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专业团队,年均服务患者超10万人次,多次获评医院“先进科室”,成为临床诊疗的“坚强后盾”。

03、心怀患者  以温情传递善意

健康是身心健康,我们不仅要查病,更要暖心。”这是李恩敏对科室年轻医生的叮嘱,也是她始终践行的准则。超声医学科日均接诊三百余人,面对排队等候的患者,她总能保持耐心:为焦虑的老人详细解释检查流程,给紧张的孩子轻声安抚,替危急重症的患者优先安排紧急检查。

几年前,一名少年因突发剧烈腹痛被送进科室,临床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家属急得团团转。李恩敏一边安抚家属情绪,一边凭借丰富经验细致扫查,最终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检查过程中,少年因疼痛与恐惧不停发抖,她一边滑动探头,一边用温和的语气讲解病情:“别怕,我们已经找到原因了,配合治疗很快就能好。”亲切的话语缓解了少年的焦虑,让他渐渐平静下来。最终,在多科室协作下,少年顺利康复。不少患者说:“跟李主任聊几句,心里的石头就先落了一半。”

还有多年前的一个冬季雪夜,路面结冰湿滑。已休息的李恩敏突然接到值班医生的求助电话:一名患者胸痛难忍,急需协助诊断。她二话不说,裹紧外套就往医院赶。雪夜里,她不慎摔了好几跤,却顾不上拍打身上的雪,一路小跑冲进科室。经过紧急检查,患者被确诊为“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是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急症。她立即联系临床科室,亲自护送患者前往治疗,直到患者脱离危险,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三十余载从医路,李恩敏用精准的技术守护生命,用温暖的关怀传递善意,用无私的奉献诠释党员初心。“徐州市人民满意医生”、“贾汪区先进个人”、“贾汪区医德之星”、“贾汪区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科主任”……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她对医疗事业的赤诚,更是患者与同事对她的认可。在超声医学科的方寸诊室里,她仍在继续书写着“以心为灯,照亮患者前行路”的医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