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之星】中医科主任孙景涵:三十余载坚守 用银针为患者“书写”希望
孙景涵,贾汪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在贾汪区人民医院,提起孙景涵,患者们总会露出信赖的笑容。这位温和儒雅的医者,用一根银针、一颗仁心,在三十余载从医路上坚定前行。作为徐州市百名“医德好、医风正、医术精”标兵、优秀科技工作者,他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成为当地百姓信赖的好医生。
面对脑卒中后遗症这一医学难题,孙景涵勇于探索。2019年至2022年间,孙景涵先后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和省中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多年临床研究,尝试应用头皮针刺疗法、头皮带穴位注射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帮助许多脑卒中患者改善了生活质量。对半年后卒中后遗症的肢体障碍、疼痛、痉挛,他采用内热针治疗,帮助患者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在治疗颈肩腰腿疼、腱鞘炎、筋膜炎及各种软组织疼痛病症方面,深受患者好评。
仁心仁术 开拓进取
作为科主任,孙景涵始终走在前面,吃苦耐劳、不计得失。不论严寒酷暑还是深夜凌晨,只要患者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他常对科室医护人员说:“我们要痛病人所痛,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病人。”
一位患者孟某的经历令人动容,在被告知“治疗已无价值”后,绝望之际,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求助了孙景涵。当时正值大雪纷飞,孙景涵冒雪出诊,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半个月后,患者神志逐渐清醒。因家境贫困,患者要求出院,孙景涵便利用休息时间,骑自行车上门诊治,连续一个月风雨无阻,直至患者完全康复,病人家属深受感动。
这样的故事在孙景涵的从医生涯中不胜枚举。他待人谦和、心态平和、说话温和,处处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亲和力,在同行和群众中享有很高的信任度和美誉度。
科研创新 勇攀高峰
在孙景涵的带领下,中医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过去的中医科只有两名医生,每天门诊人次不过十人。通过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中医科逐渐做大做强做优,发展成为院特色专科和贾汪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2013年被徐州市卫生局批准为市级重点专科,2017年助力医院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中医科现已形成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切割、银质针、理疗牵引康复全流程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临床工作之余,孙景涵潜心科研创新。面对帕金森综合征这一世界难题,他通过多年临床摸索,采用头皮带针刺疗法、头皮带穴位注射,总结出一套治疗帕金森的有效方法。他的论文《头皮带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震颤麻痹10例》在2002年第八期《中国针灸》发表,获得国际优秀论文奖,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003年,该成果获得中国中医药学术成果一等奖,孙景涵也被徐州市人事局、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
孙景涵还主持省、市级多项科研项目,并先后获得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三等奖。目前,他正主持市科技局2022-2024年《内热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肌张力增高临床研究》。迄今,他已发表核心论文3篇,国家级论文、论著20余篇/部,深受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尊敬与好评。
廉洁行医 坚守初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孙景涵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的服务理念。他带领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一切为病员服务”的理念。他加强医患沟通,开展自我批评,坚决抵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将反商业贿赂提高到政治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确保了科室内无医药回扣现象发生。
许多患者及其家属为表达谢意,邀请吃饭、游玩或赠送礼物,都被孙景涵婉言谢绝。他总是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白衣战士,为病人治好病乃是我的本职。”他的廉洁行医、坚守初心,为全院医务人员树立了榜样。
孙景涵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赢得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锦绣江苏》《贾汪新闻》等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贾汪电视台《百姓故事》《彭鲁大市场》等栏目多次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孙景涵个人先后获得徐州市百名“医德好、医风正、医术精”标兵、徐州市卫健委优秀工作者、徐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贾汪区青年突击手、贾汪区先进工作者,被区委、区政府记三等功一次等诸多荣誉。
孙景涵用仁心仁术诠释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用银针“书写”了一名普通中医人的大爱情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成为群众心中的定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