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术后康复,点亮重生之路 | 一场车祸后的生命重建
近日,贾汪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收到了患者赵阿姨家人送来的一面锦旗,上面真挚的谢意不仅是对医护团队的认可,更是对康复医疗价值的深刻见证。
64岁的赵阿姨在经历严重车祸、多次手术后,通过系统康复训练重获功能改善,为众多复杂创伤患者照亮了从手术到重返生活的康复之路。
今年7月,赵阿姨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包括左肱骨粉碎性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等。经过我院骨科团队精密手术,她闯过了第一关。
但很多人不知道:手术成功只是起点,更大的挑战是康复。赵阿姨于7月31日转入我院康复科。此时,她面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疼痛等多重挑战——这恰是许多术后患者共同遇到的困境。
“术后很多患者会面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功能丧失,如果不及时干预,甚至可能永远失去自理能力。”康复科主任刘同正这样说道。“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康复才真正决定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
针对赵阿姨的病情,康复科医疗团队运用现代康复医学的综合手段:通过关节松动术改善肩、肘、膝关节活动能力,利用低频脉冲电治疗镇痛和促进循环,借助减重支持训练系统安全地重建步态功能,再配合针灸舒通经络,有氧训练提升整体耐力。康复科医疗团队每日评估、每周调整方案,真正实现了“一人一策”的精准康复。
“康复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功能的重新学习。”在康复科主任刘同正、主诊医生李卫华、康复治疗师厉雨以及康复科护士长鹿茜茜带领的护理团队的耐心指导,以及家属的支持与赵阿姨自己的积极配合下,赵阿姨的关节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疼痛明显减轻,实现了从卧床到独立完成日常动作的重大进步。
8月25日出院时,赵阿姨已重拾信心,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康复不是“等等再看”,而是创伤治疗的关键一环——它是连接手术与正常生活的桥梁,尤其重大术后,尽早介入、系统康复,才能真正实现功能的重建和生命的重启。
赵阿姨的康复之路不是个例。贾汪区人民医院已构建“手术-康复一体化”医疗模式,让患者在关键时刻不止被救治,更向回归生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