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类风湿关节炎,您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25-08-27 浏览量:9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病率约为0.42%

患者总数约500万

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4

随着病程延长

患者残疾率逐渐上升

病程在1~5年、5~10年、10~15年及15年以上的患者致残率分别为18.6%、43.5%、48.1%和61.3%

RA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

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图源网络侵删)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R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及抑郁症等。

发病因素与危害

(图源网络侵删)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是在易感基因的背景下,由一种或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除了感染、遗传、内分泌因素外,寒冷、潮湿、外伤、吸烟及精神刺激均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病变不但可以累及关节,出现关节的肿胀、疼痛、强直、畸形,还可以累及关节外的组织和器官,如皮肤、眼、心脏、肺脏、肾脏和血液。当出现关节外表现时,常提示预后不良。

典型的关节表现

关节疼痛、肿胀

典型表现为关节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可以伴活动受限。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踝和足趾关节受累最为多见,通常呈对称性;亦可累及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

晨僵表现

常伴有晨僵,长达1 h以上。晨僵是指患者清晨醒后或长时间不活动后关节出现的发僵和发紧感。

关节畸形

长病程患者可以发生关节畸形,如腕关节强直、肘关节伸直受限、掌指关节尺侧偏斜、手指的“天鹅颈”和“纽扣花”畸形等等,严重者关节周围肌肉逐渐萎缩导致功能进一步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是否会影响其他器官

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除关节外,还可能累及皮肤、眼睛、心脏、肺、肾脏、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等。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干眼症、肺间质纤维化、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出现关节外表现通常提示需更加积极和规范的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常用治疗手段包括:

1.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可控制病情进展;

2. 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3. 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可有效控制炎症;

4. 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适用于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5. 非药物治疗,如患者教育、康复锻炼、物理疗法及必要时的外科手术。

治疗目标为减轻症状、控制病情、保护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传染吗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传染性,也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是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轻微的家族聚集倾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族患此病几率高于一般人群,并不是因为传染,而是由基因易感性决定的。

特别提醒: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可有效预防关节畸形的发生。一旦发现自己有关节肿痛的症状,应及时找风湿专科医师就诊。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经过规范治疗后,病情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达到延缓骨质破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