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大咯血命悬一线,介入科主任陈龙带队精准“堵漏”转危为安

发布时间:2025-08-08 浏览量:262

近日,83岁的耿奶奶因突发大咯血生命垂危,介入科主任陈龙带领团队凭借精湛技术实施急诊栓塞手术,成功封堵致命出血点,使身负11项严重基础疾病的老人转危为安。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平安出院。

据了解,耿奶奶有长达30余年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此次因受凉感冒引发咳嗽、憋喘加重并出现痰中带血,在当地治疗无效后转入贾汪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诊断,老人身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Ⅱ型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呼吸道出血、肺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心功能不全等11项严重基础疾病,肺部功能极其脆弱。

就在呼吸内科对症治疗期间,夜间3时10分,耿奶奶突然再次咯血,量达150-200毫升。由于患者肺部基础极差,止血药物使用后仍反复咯血,情况危急。科室紧急启动多学科会诊,介入科与胸外科专家共同评估后,均认为介入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可行方案。在充分沟通并获得家属同意后,耿奶奶被紧急转入介入科接受手术。

“高龄、多脏器衰竭、持续出血——每个因素都让手术风险显著增加。”介入科主任陈龙在接到通知后即刻从家中赶赴医院,立即与副主任王培振、麻醉科等组成核心团队,反复推敲手术细节,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当日清晨,手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紧急开展。由陈龙主刀、王培振协助,通过细如发丝的导管精准穿刺股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右侧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异常增粗迂曲,并发现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陈龙沉着操作,将两枚微型弹簧圈精准输送至靶血管,复查造影显示:出血动脉主干保留完好,瘘口及末梢异常血管团消失,提示栓塞效果达到预期。

然而,挑战并未结束。当导管选至左侧支气管动脉时,造影同样提示动脉增粗、迁曲,并存在少量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影。更棘手的是,左侧血管扭曲严重,微导管超选至远端异常困难。若强行使用弹簧圈栓塞远端,不仅导管固定不稳,更存在异位栓塞的巨大风险。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基于对患者安全的最大考量,陈龙主任团队展现出专业的临场判断力,果断调整策略,精准选用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通过精细操作,确保颗粒在目标区域(造影剂滞留处)有效栓塞瘘口,同时最大程度规避了高风险操作。历时一个半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在抗感染、心肺功能支持等综合治疗下,耿奶奶咯血症状迅速得到控制,身体机能稳步改善。这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微创手术,为老人的后续康复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为医院重点引进的介入领域专家,陈龙主任在急性出血(如大咯血、创伤性出血、肿瘤性出血)等危重症的介入抢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对于高龄、基础病复杂的咯血患者,介入栓塞是一种重要的微创治疗选择。”陈龙表示,“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靶向性强的特点。我们将持续精进技术,致力于为更多危重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此次高龄高危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是贾汪区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能力的体现,更充分展现了陈龙主任及其团队精湛的技术和应对复杂病例的能力,有力助推了介入诊疗水平的提升,为区域内类似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