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世界艾滋病日】主动检测 知艾防艾 共享健康
12月1日,将迎来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主动检测 知艾防艾 共享健康”。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这些症状需警惕!
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
① 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② 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
③ 上述①或②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如下: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
HIV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3种传播途径分别为:
1. 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2. 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3. 血液传播:
①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②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③日常生活中共用血液污染的剃须刀,牙刷以及纹身、纹眉等美容器械等。
除了以上三条外,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艾滋病还有其他传播途径。所以正常生活、工作、娱乐、运动等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
做好预防 艾滋并不可怕
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艾滋病毒;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
及时治疗性病, 不要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可使用安全套;
不与别人共用针头,使用已消毒注射器;
小心使用血制品。
2综合预防
① 普及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了解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全国范围内进入各个社区进行健康宣教;
② 加强道德教育,禁止滥交,尤其是与外籍人员乱性行为,取缔暗娼;
③ 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
④ 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不进行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⑤ 使用进口血液,血液成份及血液制品时,必须进行HIV检测;
⑥ 国内供血者严格排选,应逐步做到检测HIV阴性方能供血,严防HIV传播;
⑦ 献血、献器官、组织及精液者应做HIV检测;
⑧ 建立艾滋病检测中心;
⑨ 提倡使用避孕套和避免肛交;
⑩ 艾滋病或HIV感染者应避免妊娠,出生婴儿应避免母乳喂养。
主动检测 共享健康
截止2017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感染者75.9万例;通过艾滋病检测,2017年当年我国诊断报告的感染者为13.5万例。近年来,通过检测并诊断报告的感染者中,每100个就有90个以上是经性途径感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感染者因没有接受检测并不知晓自己感染状况。
因此,提高艾滋病检测意识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可以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早发现才可以早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早检测早发现,才可以更好采取措施,如使用安全套和开展抗病毒治疗,即保护自己免受病毒的进一步侵害,也保护性伴侣,避免艾滋病进一步传播。
哪些人需要检测?
1、有高危性行为史,包括仅发生1次未使用安全套的异性性行为或男性同性性行为:
1)男性和男性之间发生了性行为,没用套
2)男性和女性之间发生了性行为,没用套
3)发生了一夜情(无论男女),或通过手机摇一摇等交友软件,与不认识的人发生的性行为、没用套(无论男女)
4)与已知感染艾滋病的人发生性行为
5) 经常发生高危性行为、又不用套的人群,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HIV检测。
2、艾滋病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
3.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者
4.在非正规医疗单位拔牙、纹身者(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没有严格消毒的器具)
5.其他情形
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性病患者
准备结婚的伴侣建议婚前检测
孕妇建议在刚发现怀孕时检测
感染了艾滋病的妈妈生的宝宝
什么时候检测?
感染艾滋病后不是马上就能检出是否感染,存在检测的窗口期,即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到血液中能检出抗体或核酸的一段时期。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4-12周,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为1-4周。
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抗体检测,建议在高危行为后4周检测抗体,大多数感染者4周可以检测到抗体。如果4周结果阴性可以等到8周或12周再检测。一般情况下,如果12周之内没有再发生高危行为,也没有检测到抗体,就可以排除艾滋病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窗口期”尽管检测不出抗体,但有可能病毒核酸已经在体内复制,同样具有传染性。因此,在这段时间发生性行为,要使用安全套保护性伴不被感染。
如果既往有过高危行为,没有做过检测,应该尽快检测。
去哪儿检测?
1、各地疾控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可以获得免费咨询和检测服务。
2、各地县级以上医院均可以提供检测服务。
3、各地妇幼保健机构和大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提供检测服务。
4、开展艾滋病预防的社会组织小组可提供检测咨询和转介服务。
5、一些高校设立自助尿液检测包售卖机,可以自行购买。
如果您检测为阳性,可以到当地的疾病控制机构获得免费、保密、专业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提醒大家:
1、要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2、国家有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每个地区都有开展抗病毒治疗的定点医院。
3、 要采取防护措施,保护性伴侣不被感染,同时告知性伴接受检测。
4、不必担心个人患病会被别人知道,感染者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
如果检测阴性,可能在窗口期内,建议3个月后再次检测,在此期间不再发生高危行为,也没有检测到抗体,则可排除艾滋病感染。确定检测结果阴性,只能说明本次高危行为没有造成感染。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健康,要坚持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艾滋病防治健康知识要点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病死率高,尚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给家庭和个人造成严重负担。
2、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
3、艾滋病通过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蚊虫叮咬、共用学习用品、共同进餐、共用卫生间、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
4、性行为前使用冰毒等新型合成毒品、Rush等助性剂以及醉酒会增加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5、感染了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感染性病后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6、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自尊自爱、遵守性道德、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7、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感染。
8、不能通过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如需了解感染状况,应该到疾控中心、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测。
9、早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疾病预防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