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疟疾日】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自2021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以来,我国本土疟疾病例已连续多年清零,但境外输入性病例的威胁始终存在,全球疟疾流行形势依旧严峻,局部传播风险仍需警惕。为筑牢全民健康防线,重庆市疾控中心呼吁市民共同参与,严防疟疾“卷土重来”。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发冷、高热、大汗,伴头痛、乏力,重症可致昏迷甚至死亡。全球疟疾威胁仍未消退,尤其是恶性疟(非洲高发)和间日疟(东南亚多见)仍是我国输入病例的主要类型。
我国虽已消除本土疟疾,但随着国际交流频繁,跨境务工、旅行等人员流动增加,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若未及时阻断传播链,可能引发本土疫情再燃。数据显示,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流行区仍是主要输入来源地。
1. 境外输入:赴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人员回国后可能携带疟原虫;
2. 蚊媒活跃:中华按蚊等媒介仍广泛分布,一旦病例漏诊,蚊虫叮咬可致本地传播;
3. 症状隐匿:部分输入病例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感冒,延误治疗。
1. 出行前:防患于未然
查询目的地风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或疾控中心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情况。
备齐防蚊物资:驱蚊液(含避蚊胺)、蚊帐、长袖衣裤等,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2. 旅途中:避开高危时段
黄昏至黎明少外出:这是按蚊活跃时段,如需外出,务必涂抹驱蚊剂并穿长袖衣物。
选择防蚊住宿:优先入住有纱窗、空调的房间,夜间使用蚊帐隔离。
3. 归国后:主动监测健康
发热即查疟原虫:在医院或专业卫生机构通过血涂片或快速检测试剂排查疟疾,早诊早治是关键。
避免献血与传播:近1年内有疟疾流行区旅居史或病愈未满3年者禁止献血。
居家防蚊三要素:清除积水灭蚊虫,安装纱窗阻蚊入,蚊帐+驱蚊剂双保险。
主动申报旅行史:就医时切勿隐瞒境外行程,以免延误治疗。
科学治疗不中断:确诊后需全程规范用药,杜绝自行停药,防止耐药性产生。
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需全民携手同行。无论您是即将出国的旅行者、跨境务工人员,还是普通市民,做好防护、提高警惕,就是对健康防线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