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在家属准备放弃时,这个团队让91岁老人“重获新生”
近日,在贾汪区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展现了医护团队无畏艰难、守护生命的坚定决心。
今年91岁高龄的迟爷爷,因右侧肢体无力2天,到我院神经内二科就诊。主治医师刘尧接诊,刘尧凭借本能反应评估患者应为脑梗,然而诊断结果却超出他的想象,也让所有人的心都为之一紧,患者不仅患有重症脑梗塞,还同时合并了冠心病、心衰、肺炎、低钾血症、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尿潴留、胆管结石以及胆囊炎等一系列严重疾病。
如此高龄的患者,身体机能本就处于衰退状态,每一项基础疾病都如同高悬的利刃,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由于老爷子来院时已病发两天,错过了最佳溶栓和取栓期(最佳溶栓期为发病后4.5小时),刘尧只能为患者先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多次反复,犹如汹涌波涛,一次次冲击着生命的防线。由于病情过于危重,医院不得不下达病危通知。家属们看着老人日益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无奈与绝望,甚至私下告知刘尧,若实在无力回天,便打算放弃治疗。
但刘尧却斩钉截铁地回应:“只要患者生命体征还在,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患者。”秉持着这一坚定信念,在神经内二科主任杜长芬、医疗组长葛成东的共同指导下,神内二科的整个医疗团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为了给患者制定出最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刘尧立即申请多学科会诊,会诊中心积极协调,联合心内科、普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主任开展联合会诊。各科主任从专业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患者的病情与潜在风险,经过反复研讨与权衡,最终共同制定了一套完善周密、安全精确的治疗方案。
锦旗上熠熠生辉的文字,承载着患者家属满满的赞誉与感恩,也见证了医护人员在这场生命保卫战中,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与死神顽强搏斗的坚定信心,彰显了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也激励着每一位医护人员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
冬季脑梗死易复发的十大误区包括以下几点:
1、忽视寒冷是脑梗复发的重要诱因:冬季气温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脑梗。建议冬季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之间,外出时注意保暖。
2、认为药物治疗一劳永逸:药物治疗虽然重要,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脑梗的复发率高达30%-40%,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调整药物剂量,并结合生活干预措施。
3、无视饮食的潜在隐患: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栓风险。建议保持清淡饮食。
4、忽视感冒或头晕症状:冬季气温低,头晕、疲惫等症状可能是脑梗的早期信号。脑梗前的预警信号包括头痛加重、言语含糊、肢体麻木等,需要尽早就诊。
5、不重视血压管理:高血压患者尤其需要注意血压管理,冬季气温下降会加剧血管收缩,增加脑梗风险。
6、脑梗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年轻人也可能因不良生活习惯和基础疾病而患脑梗。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应特别注意。
7、脑梗发病症状单一:脑梗的症状多样,包括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力模糊、头晕目眩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8、脑梗发生后紧急服用降压药:自行服用降压药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加重脑组织损伤。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急救。
9、脑梗后都可以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脑梗患者,需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避免严重并发症。
10、脑梗后症状恢复就不用吃药:脑梗后症状恢复并不意味着可以停药。需要继续服药并定期复查,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