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指南标准 赋能高质量发展——我院举行护理专家指南、共识学习交流会
为进一步普及护理行业新标准,推进标准规范执行,提升护理服务能力,11月27日,我院护理部组织大外科专科学组开展了“专家指南、共识”学习交流活动,副院长黄世芳、各科室护士长和专科护士代表40余人参加活动。大外科护士长李娜主持活动。
会上,来自骨科省级专科护士李会、营养省级专科护士杨璐瑜、产科省级专科护士张晶晶分别结合最新行业指南,就标准中提出的新定义、新要求及修改删除项目等内容进行对比与重点解读。
李会针对2024年08月发布的《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结合VTE 预防的政策背景及临床工作,对抗凝剂皮下注射前评估、注射前准备、注射部位及体位、皮下注射、在院注射宣教、居家注射管理等6个方面的64条推荐意见进行详细解读。对抗凝剂皮下注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下出血、疼痛、渗(漏)液、过敏反应,弯针断针等方面的推荐意见共23条进行分享,分享后进一步展示了依据指南临床做出的相应整改及制定的流程,展示了相关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并在我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增加了居家注射抗凝剂的项目。
杨璐瑜针对《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进行了分享,这是国内外首篇针对老年患者的围术期营养支持专家共识。共识指出,老年临床营养已从“营养补充”走向“营养治疗”,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为抓手,明确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指南中针对评估老年患者营养状况风险筛查和诊断工具进行介绍,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营养路径,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营养需求,强调了老年患者出院后的营养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张晶晶对中华医学会于今年发布的《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进行了分享,距上一次《早产临床防治指南》已经有10年之久,张晶晶从全国人口调查、2024年母乳喂养周聚焦于共建生育友好背景入手,分别从早产的定义和分类、高危人群、预防、诊断、治疗5个方面进行解读,探索早产防治的有效策略,为早产防治道路指明了方向,践行了共同守护母婴健康的宗旨。
交流环节中,与会人员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针对各自在护理实践中对指南应用的心得与困惑,与三位专科护士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黄世芳在总结中表示,本次学习交流会既是新标准培训会,也是一场护理服务提升会。新标准、新指南,是进行护理工作的依据,也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准则,为统一护理操作标准,减少操作差异性,降低护理操作并发症夯实了基础。全院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新指南、新标准的学习,从保障患者安全的角度去深刻理解《标准》在临床中应用的实际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做到更精确的分级和护理服务,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前沿的护理服务!
护理部主任贾静对此次活动进行点评并提出具体要求。
此次活动通过对新标准的解读和学习,有效规范了我院各个护理学组的专科评估、操作流程和临床应用,使我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思路、创新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