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导尿技术 助您告别尿管尴尬

发布时间:2024-10-04 浏览量:796

患者要出院了

但是排尿功能还没恢复

还得带着尿管

太尴尬 怎么办

别担心

间歇导尿技术来帮忙

帮你恢复排尿功能

告别尿管尴尬

今年6月,73岁的段奶奶不幸遭遇车祸,在外地医院进行了相关抢救手术,但因车祸造成的脊髓损伤而导致了神经源性膀胱。段奶奶于8月份回到贾汪并入住我院康复科作进一步康复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于控制膀胱的中枢神经损伤导致排尿功能障碍,使得患者面临尿频、尿急、尿失禁或尿潴留等尴尬与不便,甚至引发尿路感染、肾积水等严重并发症。很多患者因此而被迫必须插尿管,面对这一隐形的健康挑战,许多患者感到无助与沮丧。

段奶奶在入院初期便因导尿而感染性休克入住ICU。随后,康复科医护团队共同评估,决定对段奶奶进行膀胱容量测定后拔除尿管,实行间歇性导尿。

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通过细软的导管将膀胱内的尿液导出,从而帮助患者维持膀胱的正常排空状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间歇导尿需要每间隔4-6小时便插一次尿管,引流尿液后再拔除,这需要患者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为了取得患者的心理支持,康复科护士长鹿茜茜和科室护士对段奶奶进行了耐心的心理开导,向她及其家属交代进行间歇导尿的意义和目的,鼓励她要面对疾病现实,最终成功消除他们的顾虑以及恐惧,使段奶奶自愿接受并配合间歇导尿。

在每次实行间歇导尿时,护士们动作都十分轻柔,细心叮嘱段奶奶要深呼吸,并轻轻地为她按摩小腹,减少不适感。同时,在每次操作时都细致地向其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如何正确进行导尿操作、如何维护个人卫生、如何监测尿量和尿色变化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在护士们的精心护理和段奶奶的全力配合下,经过2周的间歇导尿,段奶奶的膀胱功能开始逐渐恢复。一个月后,段奶奶可自行完成排尿,不再需要间歇性导尿。告别尿管尴尬的段奶奶忍不住伸出大拇指向康复科医护人员表示赞扬!

康复科护士长鹿茜茜表示,间歇性导尿是目前神经源性膀胱的首要治疗措施。采用间歇导尿后,许多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再受限于频繁的尿失禁或尿潴留,能够更自如地参与社交活动。

间歇导尿的优点

1、降低感染、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和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是目前公认的有效的保护肾功能的方法;

2、可以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膀胱近似生理状态,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重新训练反射性膀胱;

3、减轻植物神经反射障碍;

4、相较于留置导尿,泌尿系统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

5、微创,体表无大创口;

6、保护隐私。

间歇导尿的适应症

1、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脊柱肿瘤等导致的排尿问题;

2、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如前列腺增生、产后尿潴留等导致的排尿问题;

3、膀胱内梗阻致排尿不完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