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赞!赞!多学科携手+医联体协作生死营救

发布时间:2024-09-07 浏览量:1163

近日,经过4次全院多学科会诊,3次多学科联合手术,54个日夜住院治疗,51个日夜休养,患者张先生终于从一起严重的车祸中死里逃生,曾经面临严重失血、可能致残的他恢复良好,又重新站起来了!

在骨一科病房和普外一科病房里,张先生的家属连续扬起大拇指,用三个“点赞”,分别向医务人员传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激之情!

时间回到三个月前……

5月21日夜间,一辆飞驰的汽车,一场惨烈的碰撞,突如其来的严重车祸瞬间将一个生命推向了生死边缘。

23:45,一辆救护车呼啸而来,刺耳的鸣笛声打破了贾汪区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平静。车刚停稳,早已准备好抢救的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就一拥而上,主治医师嵇浩快速地为患者查体,一旁的护士们有条不紊地记录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其他医护人员也迅速行动起来。

这名从外院被紧急转运到我院的患者——张先生是一名外地务工人员,此时距他发生车祸已过去4小时,身边没有家属陪同。

23:47,骨科值班医师胡维帆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急诊医学科,“当时他血压极低,失血性休克状态,不能正常交流,面色口唇苍白,全身湿冷出汗,右髋弹性固定,双小腿石膏托固定中,并见大量渗血,双侧足背动脉未触及,随时有生命危险……”胡维帆回忆说。

此时普外一科会诊医生庞天龙正陪同张先生进行全身CT检查,经过各项检查后明确:患者腹部闭合性损伤、创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骨盆多发骨折并右髋关节脱位、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双侧小腿开放性骨折及全身多发骨折……病情严重,而且失血过多,情况危急,需立即行急诊手术!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救援行动全面拉开!这里,成为扭转生死的“战场”!

急诊医学科医师和护士迅速行动起来,开通绿色通道,快速为患者办理住院手续。

庞天龙紧急联系输血科急诊备血,同时迅速联系骨一科、手术室、麻醉科做好急诊联合手术准备。

普外一科主任医师王建军和住院医师陈鹏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便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手术室协助手术。

胡维帆则带着患者陪同人员一路跑着前往手术室门口,耐心地配合外科医师进行术前谈话及相关术前准备。

当患者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麻醉科医师和护士早已严阵以待……

在这个紧张的时刻,医院的每一个人都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零部件,各司其职,紧密合作。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共同信念——救他!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刻不容缓,但是难题出现了:患者来自外地,在无家属、患者无法交流的情况下,病情、手术知情书无人签字怎么办?当晚行政总值班人员院感科主任阚红侠很快将患者的特殊情况上报至医务处及院领导,“抢救生命优先!由院方行政总值班签字,抽调骨干力量,全力救治!”院长助理、医务处主任刘磊立刻回复到。阚红侠果断在手术同意书及委托书上签字,以便手术尽快开始,同时积极参与协调,她穿梭于各个科室之间,调配资源、沟通信息、协调用血,多次前往血库及手术室来回帮助送血,简化流程,及时为患者输上救命血。

然而此时,

“患者出血量太大!”

“血液不够了!”

“我立即联系市里调取!”

阚红侠第一时间联系市里调取血液,急救120驾驶员满珠连夜前往市里取回血液,确保病人在术中及时输血。

紧张有序的术前准备工作后,急诊手术开始!

无影灯下,王建军和庞天龙为患者进行腹腔探查脾切除+胰腺挫伤修补术。与此同时,胡维帆在手术台下方为患者行清创手术,他小心翼翼地修复着李先生的骨折部位,因脾切除体位摆放以及无菌环境的要求,一个多小时的清创过程,他全程处于蹲姿,而此刻弯曲的膝盖,成了手术台上最坚实的支点,承载着患者重新站起来的希望。

历时145分钟,手术顺利完成,这是一场普外科与骨科携手开展的联合手术,堪称一场关乎生死的紧急“战役”。因为患者的情况极其凶险,失血量多达 4000 多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一遍,整个术中,整整 12 个单位的血液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患者体内,成功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急诊手术后,张先生被送入重症医学科(ICU)病房继续抢救。

“患者当时的情况很不乐观,失血过多、气管插管、胸腔积液、严重腹腔及全身感染、药物选择、营养状况、并发症处理等问题急需解决,这些问题对患者来说就像是一道道难闯的关卡,每一关都风险重重、充满挑战。”ICU主任王宝回忆说。

在ICU治疗期间,医务处主任刘磊多次前往查看并指导;普外一科主任李政时刻关注患者术后状态,常常亲自为患者检查伤口,针对切口腹腔的感染、抗生素的调整及肺部并发症的防范等问题进行指导;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彩超室、药剂科等进行多次会诊,分别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指导治疗。

慢慢的,患者可拔除呼吸机,肺水肿、咳痰困难、肝功能不全、黄疸、术后感染等问题也被一一控制。

但是,还有更大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患者的骨盆、双小腿骨折是当下紧急的问题,时间不等人,如果继续等患者全身状态稳定的话,可能会错过最佳手术期,建议转骨科尽快手术,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骨一科主任余永波在仔细评估患者病情后,坚定地说。

6月3日09:30,手术开始,手术台边,一边是余永波、胡维帆医师为患者行右髋臼骨折、双小腿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一边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李志超主任与我院王建军、庞天龙医师为患者行腹部切口清创探查+水平褥式减张缝合术,他们并肩作战,用行动践行着医者的神圣职责。

手术历时整整8小时15分钟!患者成功转入骨科普通病房,骨一科医护团队精心呵护着患者的健康,日夜观察患者的伤情情况,渐渐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趋于正常,受伤部位伤口愈合良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四肢功能锻炼,为身体的全面康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骨一科治疗期间,普外一科王建军和庞天龙医师始终秉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多次至骨科查房、换药,直至拆线,切口愈合,并指导患者饮食营养及术后护理。

此次手术是让患者能够重新站起来、正常行走行动的关键一搏,是一场对我院多学科联合医疗技术的考验,也是对多学科诊疗管理与医联体合作成效的一次生动诠释。

自2022年1月以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家每周定期来院对科室管理、医疗查房、手术、科研、带教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为科室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手术完成后,李志超主任每次来院,都要亲自去查看患者腹部恢复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9月4日,经过精心救治,前来复查的张先生已经能借助双拐站立行走,这对他恢复后续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患者及亲属为表谢意,多次为骨一科和普外一科医护团队送上了锦旗,为贾汪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点赞!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中,再次展现了医院综合协调管理的科学规范化和多学科诊疗的巨大优势,同时,医联体建设合作也发挥出了它的重要助力作用,如同一张精密的网,将各科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交织,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从急诊的快速诊断,到各科室的紧密配合、精准手术,再到术后的精心护理和康复指导,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无缝衔接。这不仅是对我院综合实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对危急重症患者救治能力的一次重要展示。

在生死战场,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在用专业、责任和爱心,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书写更多的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