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旗故事】中医青年党员之星 照亮患者康复之路

发布时间:2024-06-30 浏览量:763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致残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引发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我院,每年有1000余名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后,可重返社会 重归岗位。在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康复治疗师留下的辛勤身影,其中,有这样一群青年党员,正以卓越追求和青春奋斗为康复事业努力与奉献着。

他们是素质过硬、技能精湛的岗位之星,是爱岗忠诚、担当有为的党员之星,是仁心熠熠、患者信赖的康复治疗师之星……

闫琪琪:“巾帼不让须眉”

医者仁心技精湛  精心康复暖人心”,这是来自紫庄镇的桑大叔送给闫琪琪的锦旗赠言。照片中的他站得笔直,笑得十分开心,然而在一个月前,桑大叔还是一个只能靠轮椅行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脑梗”患者。

一个月前,桑大叔因一次突发脑梗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经过临床治疗以后,肢体偏瘫症状未能完全恢复,于是便到了我院中医科进行康复治疗。刚来到中医科时,桑大叔还坐在轮椅上,不能行走,上肢不能抬动,肌力2级,不能自己吃饭,精细动作不够,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为桑大叔进行康复锻炼的正是闫琪琪。

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的核心手段,往往需要大幅度的运动与肌肉力量训练。面对这个身高、体重都远超自己的男性患者,闫琪琪没有丝毫退缩,牵引练习、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虽是女生,看似柔弱,但在对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她却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

在她的引导和辅助锻炼下,一周后,桑大叔的肢体障碍便有了明显的缓解,上肢肌力达到3级,可抬动,可自己穿衣服,能独自站立。20天后,桑大叔便可自己行走、吃饭,上肢肌力达到4级,耐力还稍微差些,走路步态不佳。

后又经过十余天的加强锻炼,桑大叔便如同正常人一般行走自如。

出院前,桑大叔迈着自信的步伐、带着灿烂的笑容来到康复训练大厅当面向闫琪琪赠送了一面锦旗,并由衷地说到:“谢谢你啊,小闫,我能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多亏了你的帮助和指导啊!这么年轻还这么专业的小姑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李志强:康复先锋 科室新锐

“医学高明精湛  态度和蔼可亲”,这是工作还不到两年的李志强收到的第四面锦旗,送锦旗的患者郭大哥曾是一名“脑梗”患者,为寻求进一步康复而到中医科进行康复治疗,为他进行康复锻炼的正是李志强。

李志强,出生于1998年,是科室里的一枚“小鲜肉”,虽然年纪不大,工作时间不长,但在康复训练技术能力上,却是一名妥妥的“老手”了,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

平时腼腆的他话虽不多,但是工作起来十分细心、有耐心。郭大哥因为脑梗导致肌力较差,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手灵活性差,左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均不能完成,肌肉力量较差,生活难以自理,在初期接受治疗时,他情绪一度十分低落,认为自己好不了了,这些都被细致的李志强看在了眼里。

康复治疗的效果除了治疗师们的技术指导,更重要一点便是患者的配合。为了尽快让郭大哥平复情绪,他耐心开导患者,为他讲述一个个患者康复如初的例子,鼓励他勇敢得去尝试每一步。慢慢的,在李志强的引导和辅助康复治疗下,郭大哥感觉自己有了好转,麻木感觉也有所改善,患侧手可以进行整体屈伸。

“李医生,我的手能举得起来了!”郭大哥兴奋地说。李志强告诉他现在上肢近端肢体肌力可达4级、远端肢体肌力达3级,如果加强锻炼,会恢复的更好。这让郭大哥看到了希望,逐渐树立起了信心,开始配合康复锻炼。

半个月后,郭大哥可以用手触碰自己肩膀及对侧膝盖,分离运动逐渐形成,指间关节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分离运动,这使他的康复欲望变得更加强烈,此后每天他都提前主动来找李志强进行锻炼。

看到患者的康复积极性越来越高,李志强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训练过程中,李志强发现患者的肌肉耐力、协调功能还有改善空间,于是在原治疗计划的基础上为他增加了精细功能、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一个月后,郭大哥进步十分明显,患侧手关节活动和运动功能都明显改善,上肢主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各手指独立屈伸功能以及精细运动可自主调控,左侧肢体深浅感觉正常,左侧腱反射正常,左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均能完成,各关键肌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耐力也增加较多。

虽然还需要一定周期的巩固锻炼,但他已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谢意,6月17日,郭大哥在赠送李志强一面锦旗的同时还以上述视频特别感谢了他。截止发稿前,郭大哥上肢、手指活动已基本如常人一般,肌力、耐力也恢复较好,对康复效果非常满意,于6月28日出院并重回工作岗位。

医学给生命以岁月,康复给岁月以希望。像闫琪琪、李志强一样的康复治疗师还有很多,他们是平凡的、不为众人所知的,但是他们却在平凡之路上努力地铸就着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作为康复治疗的执行者,他们用专业的康复技术、科学的治疗方法、耐心的工作态度,只为一个信念:“让患者更有质量地活着!”